中国高铁跑出453公里时速引韩国热议
要不是帖子里附了中国铁路的试验视频,我差点以为是网友编的:银灰色的复兴号CR400BF像闪电掠过京沪高铁先导段,测速仪跳到453km/h时,镜头晃了晃却没抖——这速度下窗外的树早成模糊绿线,车厢里的矿泉水瓶却稳稳立在小桌板上。
“试验速度而已,运营又不会这么快!”第一条高赞评论带着酸意,立刻有人回怼:“去年我从北京坐高铁到上海只要4小时28分,首尔到釜山的KTX要3小时40分,距离却只有一半!”更绝的是在华留学的韩国网友,直接晒出坐高铁的照片:“从成都到西安,我举着奶茶没洒,吸管都没晃——这稳劲儿,KTX比不了。”
争议里藏着真实的观察。韩国铁路工会成员留言:“中国高铁的牵引系统是自主研发的‘和谐号’升级款,转向架用了新型复合材料,能扛住高速共振——这些技术我们还在攻关。”但马上有人反驳:“速度快有什么用?安全吗?”这话刚发出来,就被在中国生活5年的韩国妈妈打脸:“我儿子每天坐高铁上学,从苏州到上海18分钟,从来没延误过。”
吵着吵着,话题悄悄变了——有人问“中国高铁为什么发展这么快?”,有人查资料回“2007年引进技术,现在专利比全世界加起来还多”,还有人调侃“是不是我们的‘科技内卷’不够?”
其实哪有什么“突然爆发”?453公里的时速,是16年3000多公里线路的积累,是10万工程师的熬夜图纸,是每年数十亿研发投入堆出来的。韩网的热议,不过是把“中国速度”的分量摊开——有人看见差距,有人看见进步,有人看见羡慕,却没人再否认:“中国高铁,真的跑在世界前面了。”
刚才再刷论坛,最火的评论变成:“下次去中国,我要坐哈尔滨到三亚的高铁,看看453公里的速度,能不能把‘中国的距离’变成‘中国的温度’。”
合上电脑时,窗外轻轨驶过长江大桥。所谓“中国速度”从来不是数字游戏,是把“不可能”变成“日常”的勇气——就像高铁能把453公里的时速,变成普通人说走就走的底气,变成韩网评论区里,那些吵着吵着就软下来的“羡慕”。
争议从来不是坏事。当全世界都在讨论你的速度时,你已经站在了他们抬头才能看见的地方。
免责声明:以上整理自互联网,与本站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(我们重在分享,尊重原创,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)
为您的创意找到最好的声音
平台累计配音,超40,050,000 分钟
-
品质保证15年专注网络配音行业 500+国内外专业配音员
-
多种配音中文多场景配音 提供小语种配音
-
公司化运作提供正规发票 签订服务合同
-
双重备案工信部公安双重备案 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
-
7*14全天候服务公司实现轮流值班 9:00-21:00都有客服
推荐样音
更多收到您的极速试音需求
关注【客服微信】
听最新案例,新客礼包等你拿!
提交成功
试音顾问将在工作日半小时内联系您,请准备试音文稿或参考音频加速匹配
你也可以注册,可自助下单挑选主播,在线接单配音。(7 X 24小时主播接单)